白,一袭素净淡雅的白。
迎光,透出晶莹温润的色泽,映见清晰的指影。轻叩,发出清越悠扬的乐音。
疏影横斜,一枝梅花活泼泼地开在了杯身上。茶汤荡漾,影影绰绰。未饮,却早已是暗香盈袖。
千年前,德化瓷就是以这样的魅力,与芳香的茶叶、柔软的丝绸一道,走向世界,吸引了无数歆羡的目光。
它代表了简约质朴、温和沉静的东方美学。因此,它还有一个光彩熠熠的名字:中国白。
一抔瓷泥,从脱离土地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融入人们的生活。粉碎、洗练、揉捏、拉坯、施釉、窑烧,泥与水、人、火共舞,塑造气韵生动的造型。
或饮宴,或啜茗,还有虔诚的供奉,洁白纯净的釉色都会给人带来温暖,带来宁静,一如渡海观音唇边那一抹安详静美的浅笑,刊落了多少浮华与烦嚣!
原来,白是最初的颜色,最美,也最有力量。
制磁之法,先在石矿取一种土,暴之风雨太阳下三四十年旋置窑中烧之。13世纪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游览至德化时,当年曾亲眼目睹了制瓷的全过程。不过,令人感到更不可思议的是:先人积土,只有子侄可用。在德化手艺人心目中,瓷泥是一笔宝贵的家当,它与制瓷技艺一样,是可以子子孙孙代代相传的。这是一种信仰。
郁起窑烟素业陶,瑶台一望震松涛。从碗坪仑到屈斗宫,再到陶瓷博物馆,荒凉的古窑场,沧桑的古瓷器,但,它们都是与时间赛跑的赢家。当我们与它们静静相对时,时空悄然交错,仿佛望见了窑膛里曾鲜活跳动的火焰和一张张曾被火光映红的脸庞,听见了昔日的喧闹与繁忙。
熊熊窑火,薪传不熄。如龙似蛇的月记窑,蜿蜒盘踞于山坡,延续着400多年的窑火。一个个被松柴熏得焦黑的投柴孔,好似一只只幽邃的眼睛,见证了无数瓷器入窑出窑,还有欣喜和叹息。
古窑的火种,传递至今。窑畔,一批有梦的年轻人,甘于寂寞,潜心创作,在古老的龙窑里,陶塑为青春。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