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涩味揭秘:科学视角下的茶叶口感探析

茶之涩味揭秘:科学视角下的茶叶口感探析

作者:云漪亭茶网 / 发布时间:2025-07-04 02:51:07 / 阅读数量:0

茶叶,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涩味”作为茶汤中最主体的风味,一直备受茶人的关注。关于“涩味”的科学分析,我们却知之甚少。本文将深入探讨茶之涩、茶之甜,为您揭开这一神秘面纱。

茶之涩:感官体验的多重面貌

“不苦不涩不是茶”,这是喝茶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涩味是茶汤中最主要的口感,仅从字面上,我们难以理解这种主体风味的丰富性。在茶叶感官术语中,如“浓”、“醇”、“强”等,其主要都是指涩的强度与类型。涩味的表现形式多样,有的明快而有活力,有的粗糙不堪;有的立刻入口,有的却要过段时间才显现;有的逐渐加强,有的如同电流,转瞬即逝,或有回甘;有的表现在上颚,有的在舌面不同部位,有的仅仅表现在喉咙。涩是一种扩散的、位置不固定的感觉。

涩味的科学解析:茶多酚的作用

美国测试与材料学会(ASTM)对涩味的定义为:由于上皮细胞暴露在明矾或单宁溶液所产生的起皱、收缩的感觉。这组复杂的感觉,涉及口腔表面的干燥、粗糙,以及口腔粘膜和肌肉的紧缩、拖曳或起皱的感觉。通常涩味是通过触觉的机械感受器而感受到,由三叉神经的游离神经末梢传导。

涩味并不属于基本味,与苦味有本质的区别。但在茶汤中,苦味与涩味却是紧密联系。要严格区分这两种感觉,需要经过训练。老外曾有单宁酸或槲皮素-3-OD-半乳糖吡喃糖苷或0.7g/L的明矾水溶液作为红茶涩味训练的标准物。

茶之涩味揭秘:科学视角下的茶叶口感探析

茶叶中的涩味主要是由茶多酚引起的,茶多酚具有苦味与涩味。茶多酚在茶叶中的含量一般在18%-36%之间,包括儿茶素、黄酮、黄酮醇类、花青素、花白素类、酚酸及缩酚酸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以儿茶素为主体的黄烷醇类,其含量占多酚类总量的70-80%。儿茶素包括4种类型:EC、EGC、ECG、EGCG,还有它们的异构体。简单儿茶素(EC、EGC)苦味强,而涩味较弱;而酯型儿茶素(ECG、EGCG)则涩味强、苦味较弱;单体儿茶素与它们的异构体滋味表现也有差异。

多酚如何引起涩味:唾液蛋白质的作用

在人的唾液中,发现了一族富含脯氨酸的蛋白质(PRPs),这些蛋白质具有湿润、润滑和保护口腔上皮细胞的作用。由于α—螺旋结构被脯氨酸破坏,唾液蛋白质中羰基等基团更多暴露出来,很容易与单宁形成氢键或疏水相互作用而结合。这样酚类化合物通过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与口腔中的唾液蛋白质结合形成沉淀,唾液润滑的有效性降低,由于两个不润滑的表面的摩擦力增加,激活口腔中机械感受器而产生触觉,引起涩味感觉。

通过对茶之涩的科学分析,我们了解到涩味并非单一的口感,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这些科学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品味茶叶,感受茶文化的魅力。

相关阅读

在中国这片茶文化深厚的土地上,茶叶品种繁多,品牌琳琅满目。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茶叶市场,本文将详细介绍茶叶品牌排行、含硒茶叶名牌以及降血糖茶叶排名等相关内容。一、茶叶品牌排行茶叶品牌排行中,首先要提到的是中国茶叶的“十大良心品牌”,其中包…
蜂蜜,作为一种天然食品,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保健功效受到人们的喜爱。蜂蜜的保质期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因为过期蜂蜜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本文将深入探讨蜂蜜的保质期及其判断方法,帮助消费者正确识别和选择新鲜蜂蜜。一、蜂蜜的保质期概述蜂蜜的…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茶叶的的产地和名称的一些知识点,和各种茶叶产地与特点一览表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一、茶叶产地顺序顺口溜1、…
香芽嫩茶,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在茶叶中富含大量天然荷尔蒙和微量元素,因而具备了诸多神奇的功效。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其健康益处。清心提神是香芽嫩茶的一大特点。其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和天然荷尔蒙,能有效清除体内的毒素和垃圾,促进血液循环。这一功…
茶壶是品茶时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不同的茶壶搭配不同的茶叶,可以让茶叶的滋味得到更好的发挥。下面,茶艺大师将为大家介绍如何搭配茶壶,品出不同茶叶的不同滋味。1. 紫砂壶紫砂壶是茶艺中常用的茶壶之一。它能够让茶叶的滋味更为醇厚,让茶的香气更为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