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朦胧的清晨,我漫步在巷弄中,心中涌起一股想去老茶馆品尝早茶的冲动。身着素色旗袍,撑着伞,我仿佛成为了雨巷中的丁香姑娘。老街巷弄中的烟火气息,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韵味。
茶馆屋檐下,民族风的歌声回荡,三位花白头发的老者围坐在一起,品茗谈笑,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这份和谐与宁静,伴随着雨声和茶香,在深秋的早晨,传递给我一种温暖的感觉。
我找了一处安静的临窗位置坐下,透过雕花的格窗,观察着窗外的一切。偶尔走过的行人,踩着湿漉漉的青石板,叫卖的小贩让我仿佛回到了二十世纪。而偶尔驶过的共享单车,又让我意识到,并未穿越时空。
在老板兼伙计的招呼下,我点了一壶菊花茶,一份肠粉,一份拌面。热水壶烫手,茶水中泡着的金丝菊在沸水中绽放出美丽的花朵。肠粉洁白,盘边镶着几片烫过的青菜叶,面碗里的面红白相间,汤水丰富,味道浓油赤酱。一位抱着孩子的妇人走了过来,用带着方言的口音和老板打招呼,谈论家常。她提到家里阿姨要加工资,想辞职自己带孩子,并将怀中的宝宝展示给我们。巷弄的温暖与喧闹,在这些市井人家的安逸中,展现出了它的风情万种。
这赏心悦目的早晨,这悠然的早茶,简直是韵味天成。韵味,是我国古典美学的最高范畴,可以理解为传神、动心、有寓意。将韵味运用到人的品味中,是比漂亮更高级的美丽;而运用到柴米生活中,则是真实而令人回味的生活。
在茶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饮茶素有喝茶和品茶之分。喝茶是一种满足生理需求的活动,可以在任何环境下饮用;而品茶则注重韵味,将解渴的实用意义上升为精神的需求,将品茗审美化、艺术化,追求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清代梁矩章《归田琐记》中的香、清、甘、活四字,其中的“活”字即指茶韵。而现在,我觉得大口喝茶又何尝不是另一种热气腾腾的风韵?
茶韵,在大的方面就是中国的茶和历史,地方风土人情,并非专指茶的形、色、香、味,而是指一种精神境界。当可以指喝茶品茶,但广泛地说,又应该属于茶外之味。
北宋范温认为“有余意谓之韵”,就像“闻之撞钟,大声已去,余音复来,悠扬婉转,声外之音,其是之谓矣”。探讨到“茶韵”范温说的“声外之音”是一部分,应该还包括形外之态、言外之意、诗外之情、画外之趣、书外之神、茶外之味等等。它们都因妙不可言、不可喻趋于某种无限。
无论泥火煮茶,玉碗品茶,还是热的灶台,清茶白米,都该是属于韵味天成的一部分。
我并非好高骛远的人,喜欢写自己喜欢的字,偶尔有一点梦想也不会声张,怕若是不能成功就会成为他人茶余饭后的笑话。生活的平实与温热让我学会珍惜寻常饭菜的唇齿香。让自己的眼睛去喜欢鲜艳新鲜的东西,比如雨后枝上翠绿不已的叶子,隐藏在绿叶后面的果,比如新生孩子的啼哭,手牵手散步老人的祥和,一碗凉拌面的酱香,这都是属于活的气息,春天的颜色,却恰到好处地出现在青黄不接的季节里,让你赏了心悦了目。
抬眼看到妈妈送过来的一大罐子腌好的霉豆腐,还有还带着泥土的山芋,便觉得采菊东篱也是矫情,不如我赶紧吃一片生姜开胃,再盘算晚上有点闲工夫喝几杯热茶才是正经事。
当我们抱一捧韵律归来,一生钟爱的山水皆可以如茶,皆可以回味悠长的气势相藏于心里。人间烟火是香气袭人的,风声雨声是可以弹琴的,只要手指上沾了花香,自会流露出百种美丽千种回声,因为韵在韵之外。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
每天一杯茶下一句话(喝一杯茶给生活留白)
2025-07-11 03:10:23茶韵悠长:走进茶文化,描绘茶叶之美
2025-06-15 04:41:11蜂蜜营养与食疗:健康美味的生活秘籍
2025-05-30 20:46:58讨论茶叶中的糖类成分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茶鲜叶中的糖类物质
2025-07-05 02:16:11白茶珍品:品味独特风味与保健功效
2025-06-26 14:3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