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我国茶叶分类依据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我国茶叶分类的依据是什么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茶分哪五大类
中国茶类划分有多种方法,根据制造方法不同和品质上的差异,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类;
其中绿茶又分为炒青、烘青、晒青、蒸青,
红茶分为工夫红茶、小种红茶、红碎茶三种,
乌龙茶分为闽南乌龙、闽北乌龙、广东乌龙、台湾乌龙,
白茶分为白芽茶、白叶茶,
黄茶分为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
黑茶分为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边茶、滇桂黑茶。
根据我国出口茶的类别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花茶、紧压茶和速溶茶七大类;
茶分几类各是什么
中国作为茶叶的故乡,种茶、品茶的历史悠久,产量极为丰富。因为疆域广阔,各地的环境气候也不尽相同,因此茶的种类繁多,千差万别。茶树的生长习性各异,采摘下来的鲜茶经过不同的加工方式产生不同的特性。
目前茶的分类有很多种标准,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茶叶分类方法是根据发酵程度和制作工艺来将茶进行划分的。
茶按照发酵程度主要分为六大类,他们依次是:
绿茶——发酵程度约为0
白茶——发酵程度5%—10%
黄茶——发酵程度10%
乌龙茶(青茶)——发酵程度10%~70%
红茶——发酵程度70%~100%
黑茶——发酵程度80%~100%
绿茶,是不发酵茶,它以新叶或芽为原料,未经发酵,只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制作而成。因其干茶、茶汤及叶底皆以绿色为主,故名绿茶。
白茶,属轻微发酵茶,指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质特点。
黄茶,属轻发酵茶,黄茶的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均与绿茶制法相似,但多了“闷黄”这一道独特的工序,使黄茶具有“干茶黄、汤色黄、叶底黄”的三黄品质特征。
乌龙茶,亦称青茶、属部分发酵茶,品种较多,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
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萎凋是红茶初制的重要工艺,红茶在初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呈红色而得名。
黑茶,属后发酵茶,黑茶的基本工艺流程是杀青、初揉、渥堆、复揉、烘焙。黑茶一般原料较粗老,加之制造过程中往往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因而叶色油黑或黑褐,故称黑茶。
六大类成品茶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分类依据为制作工艺以及茶叶感官品质
绿茶的工艺为为杀青、揉捻、干燥;黄茶为杀青、揉捻、闷黄;红茶为萎凋、揉捻、发酵;乌龙茶为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白茶为萎凋、干燥;黑茶为杀青、揉捻、渥堆、干燥。
茶叶种类划分依据
按发酵方式划分:绿茶,不发酵茶(发酵度为零)。如:龙井、碧螺春、信阳毛尖。
黄茶,微发酵(发酵度10-20m),如黄山黄芽。
白茶,轻度发酵的茶(发酵度20-30m),如白毫银针、白牡丹。
乌龙茶,半发酵茶(发酵度30-60m),如铁观音、大红袍。
红茶,全发酵茶(发酵度80-90m),如祁门红茶。
黒茶,后发酵茶(发酵度100m),如普洱茶。
绿茶、白茶、表茶、红茶是以什么为依据来划分的
茶叶分六大茶类,主要分类依据是按茶叶中的多酚类的氧化程度与氧化方式来区分的多酚类物质不氧化,就是绿茶多酚类物质半氧化,就是青茶多酚类物质全氧化,就是红茶多酚类物质微氧化,就是白茶
各种茶叶是如何分等级的呀
按茶的质量级别分类茶叶不同,级别也不同,一般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等,有的特级茶还细分为特一、特二、特三等,普洱散茶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十级,共11个级别,级别不同,品质各有差异,一般级别会印在相应的茶叶外包装上,方便消费者辨别。
同一花色的各种商品茶根据茶叶的老嫩程度划分的等级。等级编号由小到大,茶叶品质则由高到低。如炒青和烘青毛茶常分6级12等(每级含2个等,也有分7级14等),一级二等品质比二级三等好;精茶中的眉茶也分级,如特珍一级、二级;珍眉一级、二级……。
外销眉茶为便于洽谈订货,常以一定号码表示花色等级。扩展资料虽然中国茶叶的分类尚无统一的方法,但比较科学的分类是依据制造方法和品质上的差异来划分的,特别是根据各种茶制近中茶多酚的氧化聚合程度由浅入深而将各种茶叶归纳为六大类,即是绿茶、黄茶、白茶、青茶、黑茶和红茶。
绿茶茶多酚氧化最轻,红茶氧化最重。
六大六茶具的分别依据是什么
1979年,安徽农业大学陈椽教授首次提出将中国繁多的茶叶品种分为六大类,主要是依据茶叶制法和品质的系统性和茶叶中茶多酚的氧化程度将茶叶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乌龙茶)和红茶等六大类。内质变化按绿、黄、黑、白、青、红由浅入深,绿茶、黄茶、黑茶都由杀青开始,而后三者从萎凋开始,制法与品质虽然不同,但却有系统联系。陈椽教授提出的六大茶类的分类顺序中,茶多酚的氧化是指茶叶在多种氧化酶的参与作用下发生的酶促氧化。
六大茶类划分依据是什么?为此他俩竟差点打起来
▲六大茶类制作工艺
我国最早发明的是绿茶,明朝时期,绿茶制法不断丰富,由烘青发展到晒青和炒青,通过炒制绿茶的实践,发展到黄、黑等其它茶类。例如黄茶的发明是由于在炒制绿茶的实践中,发现杀青后或者揉捻后的叶子没有及时干燥或者干燥程度不够,叶片变黄,因而对茶叶的制作产生了新的认识,逐渐发明了黄茶的制法。
而黑茶的初制与绿茶的初制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黑茶的品质与绿茶品质大不相同,除了黑茶独特的渥堆工艺外,黑茶从杀青到干燥,每个环节都要保温保湿,其初制过程就是在高温下保水,而后又在高温下去水的过程。顾客可能是在某本书籍或者某篇论文上看到了以上定义及制茶方法的介绍,只产生这种观点也不令人意外。
随着茶叶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茶叶分类的顺序也有不同的发展。另一种茶叶分类是依据茶叶的发酵程度,将茶叶分为绿茶、白茶、黄茶、青茶(乌龙茶)、红茶和黑茶,这种分类顺序中的发酵是指包括多酚在内的多种茶叶内含成分,在氧化酶、湿热作用下发生的酶促反应与微生物胞外酶反应的综合体现。
绿茶的关键工序是杀青,杀青的过程中高温钝化了多种酶(尤其是氧化酶)的活性,制止了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因此属于不发酵茶;白茶的加工,鲜叶在萎凋过程中微发酵;黄茶的闷黄是关键的工序,发酵程度较白茶重一些;乌龙茶是最后发明的茶叶种类,其加工过程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工艺,属于半发酵茶类;而红茶是全发酵茶,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茶叶多酚酶促氧化为主;黑茶是后发酵茶,在渥堆的过程中,微生物的参与作用下,多酚类的组合发生变化,也就是非酶促自动氧化的结果。茶叶店老板浸淫茶行业多年,根据制茶经验和理论支撑得出这一结论也是情理之中。
六大茶类划分依据是什么?为此他俩竟差点打起来
▲六大茶类发酵程度
以上两种说法都是六大茶类正确的分类依据,但老板和顾客可能因为彼此领域不同以及信息的不对称,而各自产生了不够完整的观点。这样的情况在茶行业其实并不少见,所以我们作为爱茶之人更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对茶进行更为全面的了解,才能防止自己有一天真的被忽悠。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