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业和林业中,害虫的防治一直是关键问题。硕蚧,学名Icerya purchasi Maskell,是一种常见的同翅目害虫,广泛分布于我国多个省份,对多种植物造成严重危害。本文将详细介绍硕蚧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为害特点以及防治方法。
一、形态特征
硕蚧的成虫雌性为椭圆形,体长约为5.7毫米,颜色为暗红或桔红色。背面生有黑短毛,覆盖一层白蜡粉,形成隆起。在产卵期,雌虫的腹末会分泌出白色卵囊,卵囊上具有14-16条纵脊,长约为4.8毫米。雄虫体长仅为3毫米,颜色为桔红色,胸背有黑斑,触角10节,呈念珠状黑色。前翅为紫黑色,后翅退化。卵长椭圆形,长0.7毫米,橙红色。若虫体椭圆形,眼、触角和足均为黑色,体背覆盖浅黄色蜡粉。雄蛹椭圆形,长2.5-4.5毫米,桔红色。茧长椭圆形,覆盖白蜡粉。
二、生活习性
硕蚧在华东与中南地区一年可发生23代,四川地区可发生34代。它们以若虫和雌成虫或南方少数带卵囊的雌虫越冬。发生期不整齐,浙江地区2代,3月开始产卵,5月上、中旬进入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若虫盛发,6月中旬始见成虫,7月中旬最多。2代卵发生期为7月上旬至8月中旬,7月中旬出现若虫,早的当年可羽化,少数可产卵,多以2代若虫越冬。福建、广东、台湾第2代发生于7-8月,第3代9-11月,少数第4代盛期出现在11月以后。台湾完成1代夏季约80天,冬季130天。交配后6-11天开始产卵,产卵期5-45天。初龄若虫在叶背主脉两侧定居,2龄后转移到枝干上群集为害,雌成虫定居后不再移动,成熟后分泌卵囊产卵于内,每雌可产卵数百至2000粒。雄虫较少,多营孤雌生殖,但越冬代雄虫较多,常在树缝隙、叶背及土中结茧化蛹。越冬代雌、雄成虫交配后产卵甚多,常在5-6月成灾。天敌有澳洲瓢虫、大红瓢虫、小红瓢虫及寄生菌等。
三、为害特点
硕蚧的若虫和雌成虫群集在枝、芽、叶上吸食汁液,排泄蜜露诱致煤污病发生,从而削弱树势,严重时导致树木枯死。
四、防治方法
1. 保护引放澳洲瓢虫、大红瓢虫、小红瓢虫、红环瓢虫等天敌。
2. 剪除虫枝或刷除虫体。
3. 在茶树休眠期喷波美1-3度石硫合剂、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北方茶树可在发芽前喷3-5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20倍液、含油量5%的矿物油乳剂。
4. 初孵若虫分散转移期药剂防治参见矢尖蚧。
了解硕蚧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为害特点以及防治方法,对于有效防治硕蚧具有重要意义。在农业生产中,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确保农业和林业的健康发展。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
蜂蜜营养与食疗:健康美味的生活秘籍
2025-05-30 20:46:58茶化石制作与品鉴全攻略:制作方法、泡饮技巧及与普通茶叶的区别
2025-05-22 19:46:34泡茶入门:详解茶艺礼仪与生活艺术
2025-06-24 07:36:56揭秘茶叶价格:网络购买风险与查询攻略
2025-06-18 03:39:45茶山之旅:寻自然之美,品生活真谛
2025-06-17 06: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