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茶,这一源于福建建安的古老习俗,自唐末兴起,至宋代达到鼎盛,成为上至朝廷、下至民间的普遍活动。它不仅是一种评定茶叶品质、比较茶艺的高超技艺,更是一种以鉴赏为主的综合技能。
斗茶的起源与特点
斗茶,又称“斗茶”,起源于福建建安,始于唐末,至宋代达到顶峰。这种以点茶为方式的品茶竞赛活动,不仅比较茶叶的品种、制作、产地、典故,还对茶叶的看法、冲泡茶叶的用水量、水温、汤花外观等进行比较。斗茶是一门以鉴赏为主的综合技能,包括辨别茶叶品质、细磨、待汤干、调和茶膏、点茶刷等。每一步都必须彻底学习和熟悉。
斗茶的关键流程
斗茶的关键流程集中在点茶和刷。在宋徽宗的《大观茶论》一书中,对斗茶最后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即调糊、点茶、刷茶,有非常详细的描述。注水分为七次:
1. 汤1:用水围起来,把茶粉糊上。
2. 汤2:从茶面注入茶叶,水倒成直线,急停。
3. 汤3:倒水,用茶篮轻刷。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的茶面都是发泡的已成定局。
4. 汤4:注入少量开水,茶篮要轻柔,轻云渐长。
5. 汤5:此时注水要看茶汤的泡沫状态来决定打击的严重程度。
6. t:这个时候,注水。如果泡沫是一怒之下生的,慢慢搅拌就好了。
7. 汤6:此时注水。如果泡沫饼的厚度符合要求,就点茶。
斗茶的胜负标准
衡量宋代茶斗胜负的标准主要有两个:
1. 首先看茶面和汤花的颜色和均匀性。汤花色泽鲜白,茶面细分均匀。
2. 第二,看灯内缘和汤花的结合处有没有水的痕迹。汤花保持时间长,靠近灯边的获胜。
茶叶表面形成的白色泡沫,像白色的花一样布满碗面,称为“聚奶面”。由于茶液极浓,打击越强,汤花像乳胶一样粘在灯壁上,称为“咬灯”。若汤花散,茶离水,灯壁留水痕,谓之“云足散”。奶不易散,咬一口是好茶汤。茶汤的颜色是“茶色贵白”“绿白之色胜于黄白”。为了区分黑白,斗茶首选黑瓷茶灯。为了延长“一口”时间,饮茶者必须掌握高超的点茶技巧,让茶和水像牛奶一样交融。谁先有水印,谁就输“一水”。游戏规则一般是三局两胜,第三个标准中第二个更重要。
斗茶,这一古老的茶艺,不仅体现了我国茶文化的深厚底蕴,更展现了茶艺师们的高超技艺。在现代社会,斗茶依然是一种受欢迎的茶文化活动,它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茶叶的品质和特点,还能让我们领略到茶艺师们的精湛技艺。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
宋代北苑官焙贡茶的发展历程与定制演变
2025-06-27 06:44:51福建茶叶进出口招聘_福建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招聘
2025-06-12 05:48:37讨论茶叶中的糖类成分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茶鲜叶中的糖类物质
2025-07-05 02:16:11福建茶叶什么时候成熟「福建香蕉成熟季节」
2025-06-28 00:48:02茶叶中的老铁「茶叶中什么会阻止铁的吸收」
2025-06-12 06:3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