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白茶叶容易碎是质量差吗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茶叶碎末能喝吗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一、茶叶碎渣多是不好吗
1、好好的茶叶泡开碎片那么多,质量一定不好。
2、1:按照茶叶的评审标准来讲,碎茶是最低等级的茶。
3、2:茶叶外在讲究条形,若是铁观音讲究外在饱满调性紧锁,若是绿茶,讲究芽与叶的整体美观,还有很多都是这样。所以一泡就碎的茶:绝对在质量上在欣赏上不算是好茶。
二、福鼎白茶为什么这么碎
老白茶易碎,恰好证明干度足够!
众所周知,新白茶想要妥当的陈化为优质老白茶,除了需要漫长岁月的加持,还需要白茶本身的品质作为基础,新白茶只有在干度达标的情况下,才能经得起长时间的存放。
除了干度极低的白茶梗叶容易破碎,还有一种情况:白茶易碎还由其天然属性所决定。
福鼎白茶的树种主要有三类: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和水仙茶等茶树品种。这类山茶科植物叶片不似狗尾巴草一般叶鞘松弛,脱水晒干后更具韧性。白茶茶青角质层发达,叶面微卷,叶缘锯齿丰富,叶片生长时叶片夹角为锐角,由于这一天然属性,在其经过加工工艺脱水干燥后,其鲜嫩的茶青,会蜕变为干爽易碎的干茶。
尤其是含水量极低并自然保存一定年份的老白茶,就如一位骨质疏松的老者,磕碰不得,需要用心呵护。
白毫银针为单芽茶,而牡丹、寿眉一类,芽叶连枝,特别是寿眉带着粗大的茶梗,叶片比茶芽的受力面积大,体积较蓬松,更容易受到外力的影响,而白毫银针以银芽为主,受力面积小不易破碎。但不管是哪个品类,对茶叶本身来说,其含水量的重要性是一样的,只有自身含水量达标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后续的储存品质。
干度极低且储存得当的老白茶,虽会有少些的茶末,但不会影响其品质,这也恰恰证明了茶品的干度是达标的!
白茶的易碎程度与茶品含水量以及茶叶品质是呈现正相关的关系。
含水量≤5%:干茶易碎,耐储藏,香气不容易异变;
含水量≥6.5%:干茶较易碎,陈化较快,储存一定时间后容易产生陈气;
含水量≥8.5%:干茶不易破碎带有韧性,储存不当容易受潮发霉;
含水量≥12%:干茶有韧性,霉气重,霉菌滋生,无收藏饮用价值。
由此可见,白茶的含水量越低,干茶就更容易碎。在最新白茶含水量国际标准中有明确规定:白茶干茶含水量不得超过8.5%,也就是净含量100g的白茶,其水分至多只能占8.5g。但在福鼎当地不管是茶农还是茶企,在实际制茶过程中,都会将白茶的含水量控制得更低一些,这样不仅能让白茶的风味得到更好的表现,同时还能兼顾到后期茶品内质转化。与此同时,在白茶干度极低的情况下所带来的梗叶易破碎,是难以避免的。
三、请教生普茶底为什么易烂是不是制程出了问题
生普茶底为什么易烂并不是制程出了问题,而是原料等级的问题。制作普洱生茶一般都是选用树龄一百年以上的大树茶毛料,因为树龄大和生长周期长等原因,其茶叶叶片比较肥厚,杀青的时候即使火力猛杀过了,也很少会出现碎茶,因为茶底也是检验一款普洱生茶好坏的标准之一,如果茶底不清晰或者易烂,那么该生茶的原料等级一定不会高。
四、绿茶手一揉就碎,是陈茶吗时间是不是长了
1、新茶比较碧绿、鲜亮,陈茶明显发乌,比较焦黄暗淡。
2、只要用手指捏一捏,就能很简单地鉴别新陈茶。新茶一般含水量较低,茶叶质硬而脆,用手指轻轻一捏成粉末状。陈茶因存放时间过长,经久吸湿,一般含水量比较高,用手指捏不成粉末状,茶梗也不易折断。
3、新茶泡起来比较黄绿明亮,茶叶会在水中舒展,漂浮。陈茶泡出来比较暗黄,大多茶叶会沉底。
4、陈茶由于香气物质的氧化、缩合和缓慢挥发,使茶叶由清香变得低浊。
5、新茶香味浓郁,新鲜自然,旧茶香味偏淡,缺少鲜味。提示:茶叶并非越新越好,新茶对原本胃肠功能较差的人更容易诱发胃病。存放不足半个月的新茶不建议使用。
五、红茶外形松散和短碎的形成原因
1.产生原因这是条形茶常见的一种不良品质表现,在各大茶类中均存在。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条。
第一,采摘的茶叶原料嫩度差或老嫩不匀、加工工艺难于实现一致的结果,致使条索粗松或松散条混杂其中。
第二,揉捻工序中适度的加压欠缺、投叶过少,茶条卷紧度不足,造成松散条出现。
第三,锅炒茶投叶过少、火温过高。由于茶叶水分被快速强迫散发,做形工序要求的收紧时间不够,茶叶被很快干燥固形,导致茶条仍呈似原料般的松散形态。
2.改进措施针对上述的品质缺陷,可采取的相应改进措施包括以下几条。
第一,严格控制原料采摘标准,力求采匀。进厂后鲜叶原料按照不同等级分别付制。
第二,以揉出茶汁、紧卷成条、芽叶不破碎为适度;有选择性地调节揉捻工序的时间、投叶量和压力变化。
第三,以产品的综合品质为要求,合理安排制作时间和加工工序,并避免为一味追求色泽表现而变动工艺。
第四,加工条红茶时,萎凋摊叶不可过厚,掌握萎凋适度标准,并根据制作时的情况及时调节萎凋槽风量和萎凋时间。
1.产生原因各大茶类的机揉条形茶中可能出现的一种外形缺陷表现。原因主要在于揉捻工序。
第一,揉捻时投叶量过多,揉转不匀,致使茶条不圆不扁,有失整齐。第二,加压过早、过重,塑形不当。
2.改进措施可采取的相应改进措施包括以下几条。
第一,按要求调整揉桶中的投叶量,投叶时不能完全压紧压实。第二,掌握加压、松压原则,做到适当、适度、适时。
1.产生原因各大茶类普遍存在的品质弊病。原因通常在于以下几条。
第一,杀青程度过老,含水量太低。
第四,绿茶二青时茶条未受热回软就过早搓揉或锅温过高。
2.改进措施可采取的相应改进措施包括以下几条。
第一,控制杀青程度。掌握嫩叶老杀、老叶嫩杀、老而不焦、嫩而不重的原则。
第三,避免赶时间用重压短时揉捻或一压到底。
第四,滚条、车色应掌握投料与时间的关系。
第七,红茶萎凋时间应充足,最短不可少于6小时。
1.产生原因各种条形茶常见的一种外形弊病表现。形成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条。
第一,杀青扬炒及完成后的摊晾不足,叶片含水量高,芽叶挤压成块。第二,揉捻压力过大,加压过早,解块不够均匀彻底。
2.改进措施一般采取的改进措施包括以下几条。
第一,改进解块机滚筒“铺齿”密度。
第二,杀青叶含水量多时应多扬少闷。
1.产生原因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条。
第一,杀青或炒二、三青时火温过高。
第一,高温杀青或炒茶时翻炒应均匀,相应的速度要快。
第二,机具加热时做到火力均匀,控制火温要先高后低。
1.产生原因这是绿茶产品中出现的缺陷。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条。
第一,采摘手法不当,致使新梢断裂处细胞破损过大。
第二,贮运鲜叶堆压过重过久,导致红变。
第三,杀青时温度低,翻炒不匀不足,叶子受热不足。
第四,揉捻后未及时干燥或干燥温度低、时间长。
第二,贮运鲜叶的容器应透气,忌用塑料袋装运。
第三,采下的鲜叶及时送至茶厂摊放散热。
第四,鲜叶摊放不宜过厚、过久。
第六,揉捻叶应及时干燥。初干温度不低于120℃。
1.产生原因在各类茶中均会出现的缺陷。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条。
第一,绿茶加工中揉捻过度、在制品液汁流出过多,致使茶多酚过多氧化。
第二,绿茶初干温度偏低,炒干时间过长。
第三,茶叶在潮湿环境中放置时间过长,致使茶叶受潮。
第五,红茶加工揉捻不足或发酵过度。
第六,红茶、青茶干燥温度过高,足干时间偏长。
第八,青茶茶青偏嫩、晒青过度。
第一,掌握揉捻适度,避免摩擦过度。
第三,茶叶从冷库中取出时注意密封,以避免茶叶过早在空气中暴露至冷凝的水分被吸附而受潮。
第四,红茶萎凋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应超过18小时。
第六,红茶、青茶的初干温度不宜超过130℃。
第七,青茶应注意做青过程香气变化及适度。
第八,青茶的干燥工序中烘焙温度由高渐低,中间逐次摊晾。
第九,注意红茶原料嫩度,不宜老、嫩混杂加工。
第一,绿茶烽锅时间过长或火温过高。
第二,复干机滚条温度过高、时间过长。
第三,原料嫩度差,杀青叶在制品摊放时间过长、过厚。
第四,青茶杀青温度过低,时间偏长。
第五,青茶杀青或初干时投叶量过大,水汽不透而闷黄。
第六,包揉的在制品温度过高,包揉处理时间过长。
第一,复炒、滚加热时掌握温度不超过80℃。
第二,适当调整原料嫩度,控制摊放叶的厚度和时间。
第三,掌握青茶杀青的时间、温度恰当。
第四,控制青茶杀青、初干的投叶量。
第五,根据工艺需要控制包揉工序的温度和时间。
第一,粗老的原料因揉捻(切)不当、表皮破损,茶叶茎梗上的木质部露出。
第二,混杂在新梢中的老叶因破损呈残片状。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
白茶概述「白茶的概念」
2025-08-25 02:11:16讨论白茶与药物的饮用搭配_白茶能和药一起喝吗
2025-07-22 01:43:00寿眉白茶,陈年老白茶茶饼
2025-07-17 02:17:15云南白茶会伤胃吗,白茶会伤胃吗
2025-07-15 03:32:34白茶冲泡技巧:解锁茶艺珍品的风味奥秘
2025-07-13 04:07:15